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2261503
关注微信
15380477870

RFID技术在文物藏品出入库盘核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20 08:30:00        浏览次数:1055
基于RFID技术通过RFID资产标签、RFID固定式读写器、RFID手持设备等对文物藏品的出入库、盘核等工作进行非接触自动识别,实时对文物藏品的动态进行跟踪记录,实现文物藏品的智能化管理.

目前,文物藏品的标识多以纸质标签和漆笔标记为主,查找、统计、出入库和盘核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提取某件文物藏品或盘点时,往往需要库房管理员凭借记忆或拿着厚厚的账本,穿梭在货架前来回查找、搬动,这种人工的重复劳动,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对文物藏品造成损坏。

文物藏品管理工作在博物馆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藏品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藏品利用率、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地博物馆将RFID技术运用到博物馆藏品管理中,推进藏品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1、文物藏品的身份绑定

通过RFID电子标签为每件藏品附着一个“电子身份证”,在电子标签中写入一个唯一的标识码与藏品信息相对应,完成藏品的身份绑定。


2、文物藏品的出入库

入库时,为新藏品发放唯一标签,建立每件藏品信息,并且在库房门口安装好RFID固定式读写器,用于藏品和人员信息的采集;出库时,每取一个藏品,工作人员通过RFID手持式读写器或RFID固定式读写器采集并记载该藏品的标签信息,对藏品的出入库、人员的进出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动态跟踪记录,实现对藏品的无接触式智能化管理。


3、文物藏品的盘核

在对藏品进行检索、盘点、统计时,管理员只需手持RFID读写设备在文物柜架前扫视,即可获知有效距离内的藏品相关信息,轻松完成数百件藏品的秒级盘点,每读取到一个盘点清单中的标签就自动进行记载,这种无接触式盘点不仅降低了管理员的工作强度,极大地提高藏品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对文物藏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南京博物院将RFID技术应用在博物馆藏品管理领域,完成了24万件藏品数据的导入工作,3.8T的影像数据导入及处理,支持20种以上的凭证、账册、卡片、清册等文档导出,实现藏品的无接触式管理。此外,还有内蒙古博物院、常州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和航海博物馆等,也将RFID技术用于藏品管理。

文物藏品的RFID “电子身份证”使文物标识、鉴定及防伪简单易行,文物藏品信息的非接触自动采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出错率,为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先进高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提升博物馆综合竞争力。

欲进一步了解产品及方案信息可联系:  

蒋先生  销售经理

江苏探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519-68911688*808

手机:15380477870(微信同号)

QQ12261503

地址:江苏省溧阳市泓口路218号中关村科技产业园

网址:https://www.etagrfi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