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RFID车辆识别和ETC的区别
RFID车辆识别的普及符合车辆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最近各地也在大力开展提升ETC安装率的推广工作,很多人都将ETC与RFID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着许多本质上的区别。为便于大家理解,也借着时下ETC的热度,通过ETC与RFID的一些不同之处,为大家介绍车辆电子身份证——RFID车辆标签。
1、两者的标准制定部门不同
RFID是一张含有射频芯片的电子标签,可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用于车辆身份的识别,相当于车辆的电子身份证。RFID与ETC车辆识别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由公安部牵头,以车辆管控为目的的标准规范;后者是交通部为了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为主要目的一种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两者的应用场景不同
ETC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随着互联网的接入ETC虽然也具备了停车、洗车、加油等支付功能,但其最核心的功能依然是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而RFID车辆识别的应用场景相比ETC而言就如同手机相机与单反在应用场景的区别。RFID车辆识别除了实现车辆管控外,还能适应城市交通管理等相对复杂的应用场景,RFID其实也能覆盖ETC的功能,只是由于制定标准的部门不同,所以目前是相对独立的,日后极有可能会进行整合。
3、两者在安全等级、传输速率、识别率有质的区别
功能相对单一的ETC普遍采用的加密算法为DES算法,而RFID目前普遍采用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SM7加密算法,实现“唯一性”的防复制机制。此外,由于ETC与RFID适用场景的不同,导致两者在数据传输速率与识别率上有着较大的区别。目前ETC的空中传输速率普遍在一次200ms,也就是当车辆以60km/h以下的车速通行时方可实现数据采集,而RFID的空中传输速率在一次20ms左右,按照这样的传输速率,即便车辆以120km/h的速度前进,同样能够实现数据采集。
近年来RFID车辆管理正大范围地覆盖,传统人工执法的方式正在逐渐减少,RFID各类设备的全面铺设也意味着RFID车辆识别时代的真正到来。